脑梗了!为什么医生却给她做妇科手术?
医生考虑是脑缺血发作,让王阿姨服用阿司匹林和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降血脂稳定斑块)的药物,王阿姨吃了几天后就不再吃了。
一天中午,王阿姨在吃饭的时候突然嘴巴歪、说话口齿不清楚,伴随左手左脚没力气,持续了十几秒钟。这次家属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将王阿姨送到当地医院就诊,神经内科医生会诊之后考虑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赶紧让王阿姨住院治疗。
病情矛盾再反转,流宫血、发脑梗危在旦夕
这次发病,还有一段小插曲。50岁的王阿姨正处在更年期,她月初来月经,两个礼拜都没干净,反而越来越多。当天查了血红蛋白偏低,提示中度贫血(血红蛋白:86g/L),妇科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子宫腺肌症。王阿姨的矛盾病情让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困难。一方面,脑梗常规需要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来预防病情加重和复发,但药物治疗会导致阴道出血加重;另一方面,王阿姨的情况考虑围绝经期的异常子宫出血,合并中度贫血,可使用雌孕激素止血或行根治性手术,但雌孕激素会增加血栓的风险,且脑梗期手术风险过大。
神内妇科齐联手,止宫血、稳脑梗双管齐下
常规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医生需要不断结合新情况的评估对王阿姨的方案进行调整。最后,医院卒中中心执行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团队在王阿姨脑梗治疗方案上作了最新调整,一方面暂停了抗血小板药物,另一方面继续给予王阿姨多次输血、充分补液等对症治疗。
期间,主任医师团队和妇科主任医师团队也就王阿姨这个病例开展了多次积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商议决定在稳定生命体征前提下,进行急诊子宫内膜消融术。手术之前,主任医师团队再次联合神经内科、呼吸科、心内科、麻醉科等手术相关科室进行了疑难病例讨论,着重讨论脑梗患者的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脑梗了!为什么医生却给她做妇科手术?
麻醉医生选择了全麻手术,并在手术过程中控制血压稳定,避免脑梗加重及脑出血。手术中,副主任医师首先使用宫腔镜检查了宫腔形态和内膜厚度,发现病人子宫内膜肥厚,多发息肉样增生,仅靠药物止血的确非常困难,术中进行了反复多次刮宫及烧灼,直至内膜消失殆尽,阴道出血完全好转。
术后,王阿姨的子宫出血有了明显改善,她的病情也迎来了新的转机。经过几天的休养,王阿姨阴道出血的症状已完全消失,血色素较前回升,左侧手脚没力气的症状也比之前明显改善了。她终于顺利地出院了。
回家的时候,王阿姨和她爱人向医生们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感谢,是她们在她绝望之际帮助她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多科协作共诊治
这个病例的特殊之处:“活动性出血的病人发生脑梗死,需要仔细判断出血和脑梗死的关系,权衡溶取栓治疗、抗栓治疗的获益及风险。这个患者脑梗死反复加重,与大量子宫活动性出血相关,要考虑低灌注的发病机制。脑梗死常规采取的抗栓治疗有可能加重该患者的子宫出血,继而使脑梗死恶化。我们针对病因采取了多次输血、充分补液等治疗,但最重要的还是尽快进行妇科手术,有效止血,防止血容量丢失。”
脑梗死不是妇科手术的绝对禁忌症,若有内科的合并症,像王阿姨这个案例一样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充分做好术前评估和准备,可以积极采取手术止血,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为患者争取更好的预后。”
王阿姨是幸运的,经过神经内科和妇科共同的协作与精准的诊治,子宫出血与脑梗死的症状都得到了控制,最终实现了较好的结果。脑梗死是我国目前位列第一的致死性疾病,高级卒中中心将会面对越来越多的疑难重症脑梗死患者,其中不乏此类有严重合并症者,这就需要卒中中心多学科团队密切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制定救治方案,从而提高重症脑梗患者救治水平。
科普时间
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即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左右。
现有研究表明脑梗死发病的基本机制有:
● 血栓形成,一个或多个血管内原位血栓的形成;
● 栓塞,来自心脏、主动脉弓、颈动脉等的栓子堵塞血管;
● 低灌注,心衰、系统性低血压等导致的脑血流灌注不足。
2、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UB)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症状,指不符合正常月经周期“四要素”(即月经的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和出血量)的正常参数范围、并源自子宫腔的出血。
AUB的常见病因分型之一为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的典型症状为月经量多和痛经,发生率分别约为60%和25%。子宫切除术是子宫腺肌病的根治性治疗。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有其他备选疗法包括:激素药物、子宫动脉栓塞术和子宫内膜消融术等。
据文献报道,目前越来越多的绝经前妇女正在使用抗血栓和/或(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这些因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异常子宫出血。因此对于绝经前妇女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需要内科医生和妇科医生之间的密切合作。适当的药物治疗以及密切地监测子宫出血,将会减少心血管疾病恶化的风险。早期发现异常子宫出血,并及时去妇科就诊能够较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实现最佳的心脑血管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