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是不是肿瘤?这篇文章说清楚了!
什么是胆囊息肉?
通常B超检查发现的胆囊息肉全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是形态学和影像学诊断的概念,是指来源于胆囊壁并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
胆囊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胆囊息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有些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胆固醇息肉是由于胆固醇代谢异常,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沉积于胆囊黏膜,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并在间质层及息肉内大量聚集,进而促进胆囊固醇样息肉的生长。而炎性息肉以及部分胆囊腺肌症的常见原因是胆囊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胆囊壁粘膜破坏,形成纤维瘢痕增生。其他禁食、挑食致维生素C缺乏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胆囊内胆汁不能及时、有效排空,反复浓缩也容易形成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有什么表现?
胆囊息肉一般没有明显症状。部分合并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可能会有右上腹胀痛不适等。体积较大的胆囊息肉,特别是位于胆囊颈部的息肉,可能会引起胆囊管阻塞,导致上腹出现阵发性剧烈疼痛,或者诱发急性胆囊炎,导致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其它如发热、黄疸、右上腹区压痛等症状较为少见。
胆囊息肉该怎么治疗?
当胆囊息肉小于5mm时
▲ 如果无任何不适,每6~12个月检查一次B超。如果息肉不增大,继续每6~12个月复查B超随访,少数胆固醇息肉可自行消失。如B超检查息肉逐渐增长并超过10mm,建议手术治疗。
▲ 如果伴有餐后右中上腹痛症状,并确认与伴随胆囊结石、胆总管梗阻、复发性胰腺炎等有关时,建议手术治疗。应注意区别中上腹痛、腹胀等胃炎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不能作为手术治疗的指征。
当胆囊息肉5~10mm时
▲ 如果无任何症状,仍是每6~12个月查一次B超,如果息肉不增大,继续随访。如息肉持续增大并超过10mm,建议手术治疗。如果无症状,但年龄大于50岁、同时有胆囊结石,仍建议手术治疗。
▲ 如果有餐后右上腹痛,并确认腹痛与伴随的胆囊结石、胆总管梗阻、复发性胰腺炎等有关时,建议手术治疗。应注意区别中上腹痛、腹胀等胃炎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不能作为手术治疗的指征。
当胆囊息肉10mm以上时
不论有否症状,建议手术治疗,特别是检查发现胆囊息肉在20mm以上时,应尽快手术治疗。在随访观察期间,建议饮食清淡、规律,避免暴饮暴食,禁高脂、高胆固醇、酒类食物。改正不吃早餐、晚餐过盛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远离食品添加剂。多吃蔬菜以及富含维生素类的水果,这些食物可以降低胆固醇,并能帮助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有轻微症状的,可以短期内(2~3周)给予利胆、消炎等对症治疗。
胆囊息肉是不是肿瘤?这篇文章说清楚了!
如何选择手术治疗?
01、保胆胆囊息肉摘除术
如果胆囊息肉10mm以下、年龄小于50岁、无胆囊结石时,可选择保留胆囊功能的胆囊息肉切除术,可通过腹腔镜完成保胆息肉切除,现在也可以通过内镜等行保胆息肉切除方式。如果担心息肉会复发,也可直接选择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02、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如果胆囊息肉10~20mm、单个息肉、位于胆囊颈部、胆囊壁增厚、年龄大于50岁、同时伴有胆囊结石时,建议选择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不做保胆手术。
03、剖腹胆囊切除术
如果胆囊息肉大于20mm、术前高度怀疑癌变、有淋巴结转移可能、已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息肉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是恶性息肉时,可按胆囊肿瘤手术方式切除胆囊及清扫周围可能的病灶。
胆囊切除后有什么影响?
胆囊切除并不影响胆汁的合成、分泌,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储存和浓缩胆汁,胆囊切除手术后功能的缺少可能在部分患者出现腹胀、腹泻。
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少数是由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胆囊管结石残留继发胆管结石,或者有其他的合并疾病在胆囊切除手术前没有发现。胆囊切除术后腹泻、腹胀,在手术后一段时间存在,可以通过药物对症治疗和饮食控制来改善。因此胆囊切除手术如果适胆囊切除后患者应注意什么?
1、避免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如肥肉、鸡皮、炸油饼、油条等。
2、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脑、肝、肾、肠及鱼子、鱿鱼等。
3、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适当多吃豆类食品,豆类中卵磷脂含量较多,能降低和稳定胆固醇。
4、适当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胡萝卜、马铃薯、地瓜、笋、萝卜及水果等。应症掌握严格,手术没有明显的合并症,通常对身体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