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不易早期发现
肾细胞癌是原发于肾脏的最常见恶性肿瘤,占肾肿瘤的80%-85%,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3%。近年来,国内新发肾癌病例数呈逐年增加。《全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2009年中国肾癌的发病率为4.5/10万,死亡率为1.46/10万。
“肾癌的危害主要是它没有任何症状,难发现,很多一发现就是中晚期。”专家指出,这和肾癌的解剖位置有关。肾脏隐藏得比较深,前面是腹壁,后面是强硬的腰肌,再后面还有脊柱。所以它不像其他浅表性癌症如乳腺癌那样可以较早发现,很多人早期发现都是通过体检发现。
转移比例高、对放化疗不敏感
专家表示,包括肾癌在内的很多恶性肿瘤,虽然是起源于肾细胞,但是形成癌巢以后会进入到血管,顺着血液进入到全身,可能会潜伏在肺里、骨头里,即使切除了原发部位的肿瘤,但可能过了半年到一年,潜伏的转移灶细胞数量快速加倍,医生就会说是发生转移了。因此,肾癌并不是一切了事,早期发现、早期切除后,依然不能避免之后出现肺、肝、骨甚至脑转移。近1/3的肾癌发现的时候已经有转移。
专家称,肾癌初诊时有30%已出现转移了,无转移的初诊病人积极治疗后,也有部分出现了转移,因此,肾癌总体转移比例较高,达50%。出现转移的晚期肾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有10%。
专家指出,原发肾癌,手术是第一选择,切了原发灶又出现转移,就要考虑全身治疗。“肾癌后续治疗对化疗、放疗不敏感,而免疫治疗又没有一个证明真正有效的手段。”叶定伟称,全身治疗优选靶向治疗,目前没有其他治疗可以超越靶向治疗。但全身治疗期间,是可能再出现新转移的,这时就该换一个全身治疗方式,例如换新一代的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阿昔替尼。国际知名指南如2015 NCCN肾癌临床实践指南、2015 EAU肾细胞癌指南、2014ESMO临床实践指南,将阿昔替尼作为既往接受过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细胞因子(干扰素)治疗失败的进展期肾癌患者的I类推荐。
每年一次肾脏B超,对肾健康有益。